新书推荐|《琴学论集——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》:一本涉及琴学领域、运用研究方法的论文合集

2024-04-13 14:57 重庆出版集团

这本书能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学习研究古琴提供便利,能有力促进古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该书的编辑出版,对传播古琴文化,提高琴人的素质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。该书的出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。

图书介绍

《琴学论集——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》选入了“第一届香港琴学座谈会”中的七篇论文,内容涉及较广的琴学领域,并且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,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编排。七位论文作者半数皆是德愔琴社成员,无分年龄、学历、职业,一概是学有师承的弹琴人。他们秉承着虚心学习文化、理性讨论问题的精神,通过这些论文,培养琴人之间的论学风气,助力琴学的健康发展。全书史料翔实、论据充分、架构合理。

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(代序)

音乐学者说,音乐是一个民族身份的标志,要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,最直接便捷的方法是听他们的音乐。如此说来,认识中国文化最宜听琴。“琴”“七弦琴”,又称“古琴”。它的发展有几个飞跃期——先秦、汉魏、唐宋,可谓与中国历史文明变迁同步。它的艺术生命柔韧而顽强,好比长江之水,悄然穿越了三千岁月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
自汉魏之后,古琴发展为文人音乐。文人对古琴文化具有较强的保育意识,故其道能传承不绝。它的性格独特,先秦时已流传“阳春白雪、曲高和寡”“伯牙子期、知音难遇”的故事。到唐代盛世,古琴发展达至新高峰,唐诗中却常见“古调虽自爱,今人多不弹”(刘长卿)、“古声淡无味,不称今人情”(李白)之句。文人把古老的古琴艺术价值歌颂得那么高,流行程度却从来不热。这种现象看似矛盾,实有道理。古琴本质含蓄恬静,与其他热闹的乐器比较,不易讨好大众,故不曾成为潮流时尚。然而古琴平和雅静、意韵悠长的特质,却长期在文艺修养较高的爱好者之间流传,故能积淀深厚而历古弥新。琴,放在全世界音乐中,确实是一线生态独特的文化景观。

“琴学”,指针对古琴的综合研究。六十年前查阜西建构现代琴学工作时,分别广、狭两种定义。狭义的琴学,接近所谓音乐学研究范围,偏向实践性的:1. 琴器制造、2. 琴弦制造、3. 音律知识、4. 记谱法、5. 演奏技法、6. 作曲法、7. 弦法调式、8. 琴曲、9. 演奏形式、10. 琴人、11. 琴史、12. 琴论、13. 琴社、14. 琴派。

周代经典关于琴的记载不少,琴学专门理论则在汉代出现。随着时间积累,与古琴相关的文献日益丰富,围绕着古琴艺术的学问体系逐渐形成。传统古琴音乐,从乐思、乐语,到乐曲、乐律都集中地体现汉民族音乐特征,而传统琴学负载的人文精神、价值理念乃至思维方法,全面体现古代知识的形态特点。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牢固,文化环境长期稳定,古琴,无论是“琴乐”实践还是“琴学”理论,基本建构完整、里外一致。

(节选序言,有删减。)